2025年05月15日

环境监测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将激增至300亿水质监测行业迎来新机遇

随着我国“水十条”、“河长制”以及《水污染防治法》等政策的出台,水环境监测治理将成为“十三五”环保工作的重点,我国水质监测行业迎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这种发展不仅带动了水质监测技术的进步,而且也推动了自动化设备的普及。

近年来,自动化技术在水质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福建泉州就投资240万元,在梧垵溪、梧桐溪、坝头溪等3条流域率先试点安装了8套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每天对流域进行4次检测。此举旨在全面掌握全市流域水质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生态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数据。

浙江乐清市也投入200余万元建设10个温州市级地表水质量自动监测站,以内河县控以上断面和其他重要断面为规定站点,将覆盖乐成、柳市、虹桥等10个镇街开展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氨氮等8个监测项目的自动化检测。

湖南资兴东江湖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自动监测,对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入境河流进行持续观察,加上手动检查,使160平方公里东江湖实现了全面无缝覆盖。

今明两年,江苏宿迁市计划建设27座新的 水质自动 监测站,以确保实时掌握和预警各类污染事件,同时提升全市整体环境质量。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河流管理体系向智能化转型,为决策者提供更为精准的地理信息支持。

环保部环境监測司司長劉志全日前表示,要在2018年完成2050年的自動監測站建設任務,即實現以自動監測為主,人工監測為輔的模式。他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會有更多政策支持,這樣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元人民幣。此外,一些專業人士指出,這種趨勢很可能持續下去,因為對於環境保護而言,不斷完善技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