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在旅游数据分析报告网上一则振奋人心的新闻正在悄然传播环保股如同一道金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市场然而这份光

环保股的腾飞背后:垃圾分类政策如何重塑产业链

随着环保股的连续上涨,市场对于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然而,这场行情背后的故事更为复杂。从6月19日收盘数据来看,盛运环保、上海环境、雪浪环境、中再资环等公司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有分析认为,这种趋势与固废行业带来的市场增量有关,而餐厨处置和环卫设备商尤其受益。

国内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进,无疑是这一切变化中的关键因素。在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看来,垃圾分类制度对产业链各个环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他眼中,虽然前端的垃圾分类服务和末端的垃圾焚烧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业务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并没有如同市场预期那样直接显著。

事实上,从2019年6月以来,国家对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经下达了明确通知。这不仅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湿垃圾处理能力要求也越发严格,如上海自7月1日起就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在“四分法”体系下,将生活垃圾分为干湿两类,对于提高湿 垃圾运输车辆需求至关重要。根据规划,上海计划配置超过900辆湿垫物运输车辆。此外,由于需要防腐蚀防渗漏,因此相比干垫物运输设备,其成本会增加一倍。

尽管如此,在薛涛看来,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都会因此而受益。他指出:“主要做环卫服务的大型公司几乎没有,而且这部分也不一定市场化,它们利好的我们看不见;中间另一块做工业废品回收领域,上市公司业务也不在城市生活板块上,因此这部分影响也不太大。”

对末端的焚烧企业来说,由于湿料被分离采取厌氧发酵方式处理,可焚烧数量减少,他们是否会面临产能利用率压力?薛涛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它可能是此消彼长关系,有可能焚烧量减少,但把事情做好后,便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单一化处理。”

在“四分法”的框架下,厨余作为一种特殊类型占据了大量空间,并且由于混合处理时期未能得到有效管理,现在正逐步走向专业化管理。“所谓的湿料就是厨房内产生的一切可食用残次,是可控的是追溯性的,不仅住建部门会重点考核老百姓也要参与。” 薛涛提道。

不过,即便如此,大多数餐厨、厨余废弃物尚未得到有效管理。在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显示2018年全国餐厨废弃物总量达到了10800万吨,而实际处理能力仅有3.44万吨/天,每年的积累仍然巨大。因此,以往真正拥有专门负责此类任务的小区并不多,但未来它们将成为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可以说目前国内尚处于刚起步阶段,对於此类项目存在较大的挑战和风险。但同时也可以看到,无论是从经济还是社会角度来讲,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与机遇。而正是在这样背景下的持续推进,使得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种既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