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生物质发电行业火热发展政策利好引领未来景区项目成为新宠
景区项目最火,生物质能助力绿色发展
2019年生物质发电行业火热发展:政策利好引领未来,景区项目成为新宠。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追求日益增长,丹麦在石油金融危机后开始开发可再生能源,1990年以来生物质发电逐渐在欧美多国得到推广。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积极参与生物质发电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2017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214万千瓦,比2015年增加了17.86%,发电量650亿千瓦时,比2015年增长23.34%。到2018年,我国共有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成了生物质发电项目,其中农林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的直燃发电项目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华中和华东地区,占全国总量94%;西部地区由于资源贫乏和气候不利,只有少数建设了这样的项目。
"十三五"期间,我国计划将生物质能利用规模提升至1500万千瓦,每年的产量达到900亿千瓦时,这将替代石化能源2600万吨,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以及粉尘排放52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140万吨和氮氧化物排放44万吨都产生重要影响。
近几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加之技术进步,使得我国农林及垃圾等来源的生物质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同时设备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因此预计到2019年,我国农林及垃圾源头的专家容量将分别达到900 万千瓦及1100 万千瓦。此外,与此同时,我国沼气资源也正在被逐步开发,以实现更多样的可再生能源结构。
目前我国内地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是明显的,如华北、东北、中南四大区域已经成为农业废弃物转换为清洁能源的大本营。而热电联产作为一项产业升级策略,其在促进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截至最后一年底,全世界范围内已有的这些类型相加起来达到了137个单位,其所占比重接近43%,并且正迅速扩展其应用领域,从而更有效地提供工业供暖服务给人们生活。
通过政策支持与自身转型升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创新性解决方案出现在这个前沿科技领域中,以进一步推动这场全球性的绿色革命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