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绿色设计空气净化器案例300利润率的无国标行业之选
随着“雾霾经济”的迅猛发展,空气净化器成为了越来越多家庭的必需品。数据显示,在未来五年内,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这种强劲的市场需求吸引了众多相关企业竞相进入这一领域,并推出了各种功能丰富的产品。然而,《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即便市场繁荣,但目前该行业尚未有统一认证标准,每家企业对于产品效能宣传不一,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感到迷茫。业内专家普遍呼吁,空气净化器行业迫切需要制定统一国家标准。
空气净化器行业被视为一个潜力巨大的投资蓝海。“空气净化器是中国朝阳产业,其潜力无限。”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表示。
据了解,当初人们购买空气净化器主要是为了去除甲醛,以清新刚装修后的居住空间。而随着人们对“雾霾”问题的关注,上市时间更短、功能更多样如除霾和释放净离子等新型空气净化技术也纷纷涌入市场,这些趋势立即吸引了资本青睐,使得空气净化器行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之一。
除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外,该行业利润率亦十分可观。一位负责人透露,他们最初决定进入这个领域,是因为听闻50%左右的利润率,但后来发现这个说法实际上很保守。这位负责人指出,无论何种功能,一台高端机型成本最高不过800元,却能销售到2000~5000元,不乏300%以上的利润空间。
长期以来,中国家电企业因其反应迅速而著称,一旦细分市场热度上升,就会集体介入。在此现象下,各大电子制造商已经基本布局完成自己的产品线。此外,由于不同品牌采用的过滤原理各异,如夏普采用的是高浓度离子群技术;美的是塔式结构滤网循环;还有的一些则结合加湿与去污二合一等不同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手段。此外,还有不少品牌推崇“除醛”作为卖点,大幅提升其销售口碑。
尽管如此,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不少宣传内容显得过于夸张或甚至失实,有时候仅通过几小时运行就能达到90%以上效果,而有些则需要数小时乃至更久时间才能达标。这导致了一些企业被指责故意玩文字游戏,以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
此前,质检总局公布了2015年的监督抽查计划,将包括182种商品,其中首次列出了空气净化器。监管政策收紧源自之前抽查结果表明,不少产品无法达到宣称效果,有时还可能产生毒性影响。因此,对于同样的声称能够达到98%甲醛去除率,有些设备只需几个小时即可实现,而有的却要求六个小时或更长时间,这让消费者难以判断哪个才是真正有效果。
关于PM2.5颗粒物消除能力,与之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单纯用来去除甲醛模块是否能够祛除PM2.5?由于这两者的处理方式不同(化学分解和物理吸附),很多专家认为不能简单地将甲醛消除能力直接应用到PM2.5方面,因此存在不科学之处。
鉴于当前混乱且急速扩张的情况,以及未跟上国家标准,加强监管并出台严格国标已成为迫切需要。目前由企业自行确定测试方法和参数,对比试验数据并不均匀,而且一些地方性认证机构缺乏专业知识进行评估,有时还会收取额外费用以换取良好评分,从而给予非合格产品掩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便宜设立统一国家标准至关重要。此举既有助于提高生产商科技水平,也为选购时提供了更加客观、准确的参考依据,最终保障用户享受到真实有效的人体健康保护服务。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某个阶段,我们将迎来新的国标发布,它将对整个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并帮助我们逐步走向一个更加规范、高效、安全的地球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