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与产教融合的道路上哪个团队能更好地助力城市地铁实现数字化转型只有那些深入低碳环保主题教育活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纲要中,智能交通被视为数字化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然而,地铁建设与运营管理在数字化程度上仍显不足,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近期,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王广斌有幸参加了第十三届亚太地区图学论坛(13th Asian Forum on Graphic Science, AFGS 2021),并发表了题为《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交付管理平台——以太原地铁2号线实践为例》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他展示了团队开发的BIM技术如何通过一套完整的交付策略、标准体系、集成管理模式、协同平台和质量控制体系,为城市轨道交通运维实现有效数字化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王广斌教授团队负责的太原地铁2号线项目,是国内首条全线应用以运营导向全生命周期BIM技术的地铁线路。这项工作不仅突破了传统地铁数字化多集中于建设阶段的局限,还打造了一条以运营为导向的全生命周期BIM技术的地铁线路。该项目严格遵循“1规4标2样板2平台50段”的总体技术路线,并成功完成了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以及建立以运营导向BIM技术标准体系。此外,上线运行了数字化交付管理平台,并完成了车站等共计50个子项目的数字化交付。
此外,该项目还推出了所谓“数字孪生”地铁,这是一种基于BIM技术聚合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现代信息科技手段,以全面掌握轨道交通运行状况并提供高效决策支持的一种新型运营管理系统。这种系统不仅精细化处理设施设备,还提升了运维工作水平,为城市提供更高效安全便捷出行环境。
该项目因其紧密结合科技攻关与工程实践而受到了国际国内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开展过程中,与同济大学共同合作参与方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研发创新力量,在IROOM(Interactive & Integrated Room)协同工作方式下进行基于BIM集成交付,使得多方参与、高效沟通协调成为可能。
这些成果也获得了一致好评,不仅包括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及其他知名机构专家的访问学习,更有十余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国际SCI检索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此外,该团队主编四部山西省地方标准并获得软件著作权,将培养专业人才800余人次,从事各类社会培训活动,对促进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